美进一步升级芯片出口管制 半导体投资人却愁抢不到项目?
数据来源: 芯片观察
发布时间:2022-10-12

日前,美国进一步升级半导体等领域出口管制措施。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表示,这是典型的科技霸凌做法,中方对此坚决反对。

受到管制新规影响,中美两国半导体芯片产业概念股随即发生大幅波动。不同于二级市场的迅速反应,半导体产业链在国内一级市场的投资氛围,仍在缓慢发酵之中。

好项目靠抢,估值泡沫仍存

即使有多重利空因素叠加,行业的持续波动却让“国产替代”成为了毫无疑问的发展路径。平安证券表示,半导体行业周期虽向下,但美国对中国半导体产业制裁的升级,将推动半导体上游设备、制造、材料、EDA等环节加速国产替代进程,各细分赛道龙头企业发展更具确定性。

《科创板日报》记者了解到,某半导体龙头上市公司战略投资部投资人,为投资一新材料项目,前往该项目办公室蹲守三天,才最终获得投资机会。

业内人士向《科创板日报》透露,该笔投资为高校科技转化项目。该种新材料产品长期以来严重依赖海外进口,目前技术已在高校内部孵化成熟,获得资金后即可投入量产。他同时表示,目前各行各业的国产替代方案,尤其是跨行业替代方案,获得了来自资本和行业的很多关注。以往国内供应商往大厂送样比较难,龙头企业更偏好采用海外产品及方案,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愿意给国内供应商机会。

洛克资本副总裁史松坡对《科创板日报》记者指出,大家公认技术好、团队优、财务表现出色、公司规范、能发展成细分龙头或者潜在龙头的半导体项目,一般机构都愿意投,会出现投资人扎堆,甚至机构为了争抢份额堵门的现象。

不过,他也提醒到,“好项目都是投资机构挤着进,但这个现象还是少数。大部分的新材料项目还是比较正常的,也没那么热。最近在帮一个还不错的新材料做融资,热度也一般。他同时表示,“半导体在前段时间热度一般,因为过去几年热过头了,估值也比较高,有些泡沫”。

对美国新一轮芯片政策落地后国内投资风向会否发生变化,该投资人认为,“中国半导体设计、硅片制造、组装、封装测试的芯片产业链已经形成,各个环节已经有细分龙头,不会像几年前那样充满无限可能性,但设备、材料等仍比较薄弱的环节,还存在机会”。

国资LP、产业LP崛起

在投资人为投进半导体稀缺项目而努力的时候,国资LP似乎拥有着更强优势。一位与政府引导基金有过多次合作经验的投资人告诉《科创板日报》,“半导体赛道上的被投企业,会更倾向于拿国资的钱,他们用不着抢。企业需要人才、土地等各种支持,政府需要附加值更高、更‘光鲜亮丽’的产业链,二者的合作是一个双赢选择。”

从近年各地成立的百亿级大规模母基金来看,半导体仍然是投资热门关键词。

9月初,广州产投集团正式发起设立广州前沿科技产业基金,基金规模达到500亿元,将围绕以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为核心的前沿科技产业,投资具有战略性、引领性、前瞻性的大中型项目,以此推动广州市集成电路产业等前沿科技快速发展,助力广东打造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第三极。

3月,湖北长江产业集团整合设立了长江创投和长江产投两支母基金,总规模500亿。母基金引导放大设立5000亿元各类基金,重点谋划推进新能源电池、数字产业、半导体产业链等一批省级战略基金。

去年7月,义乌半导体产业母基金成立,规模100亿元,由上海韦豪创芯投资管理公司协调半导体产业链优质上市公司,与义乌产业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出资。

与此同时,半导体上市公司在行业内中的投资布局同样越来越密集,并频繁与国资LP联手,形成产业投资的重要力量。

今年7月14日,韦尔股份(80.740,4.24,5.54%)公告称,近日通过全资企业绍兴韦豪参与投资宁波甬欣基金,基金募集规模为10亿元。此前,韦尔股份高级副总裁贾渊曾透露,韦尔股份已以股东和LP的身份,参与到海望资本和其管理的上海海望集成电路产业基金中。

同月,兆易创新(86.000,3.70,4.50%)宣布,出资2亿元参与认购北京小米智造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(有限合伙)的基金份额。该基金计划募资100亿元,首次募资金额63.3亿元,基金投资方向为集成电路及上下游领域的非上市公司。

5月,思瑞浦(248.570,7.07,2.93%)发布公告,公司拟作为有限合伙人,以自由资金出资3000万元,认购鲲鹏元禾基金3.16%的股份,主要投向集成电路设计、设备、材料及新工艺技术,信息制造及应用环节的基础软件、核心算法、智能硬件系统、新兴电子产品等集成电路的创新应用领域。

财联社创投通数据显示,另有多家科创板上市的半导体公司公告了对股权投资基金的出资,分别为安集科技(187.660,-5.84,-3.02%)、中微公司(82.050,1.90,2.37%)、沪硅产业(18.140,0.31,1.74%)、格科微(16.400,0.42,2.63%)以及复旦微电(79.370,-0.48,-0.60%)。

免责声明:本网站内容来自作者投稿或互联网转载,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。文章内容及配图如有侵权或对文章观点有异议,请联系我们处理。如转载本网站文章,务必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,并自行承担法律责任。联系电话:0535-6792766